为什么翡翠不显雕工?
因为翡翠的材质本身就已经足够美了啊!用更专业的词来说,就是“场口”很好,足以掩盖雕刻师的雕工了~ 什么是“场口”呢?这是行业里的说法,指开采出来的翡翠原石或明料(即没有进行切割,仅仅按照原石的自然形状进行打磨、去皮的原料)的产地。因为地质运动的原因,翡翠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挤压而产生了裂痕,这些纹理在成品后就会呈现出来,也就是所谓的“绺裂”;另外,由于不同场口的玉石矿物组成和成分比例略有不同,因此“底”的色调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一块品质上佳的原石,有不错的场口+合理的雕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例如下面这两款蛋面,都来自同一个场口,因为自然形成的纹路相互平行且方向统一,雕成同样的形状就能充分保留原本的韵味啦~ 而一旦换了一个场口,或许就能造就一个不一样的作品——比如同样都是黄加绿蛋面,下面这枚就因为选择了好的场口,在保留了绿色的基础上,让整体更有灵动感~
除了选择好的场口外,设计师根据原石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例如对于材质较脆且容易碎的毛料,就要避免对其进行深雕刻,而要尽量保留其自然的形态;再比如如果原料本身的颜色分布均匀,则不必过多强调色根的存在,若颜色浓淡不一,则可以突出色根来凸显线条。总之,既要尽量发挥材料的优势,又要保证作品的完美,真的是需要下足功夫的呢…… 所以当看到一件成品的时候,不要只被美好的表面所迷惑,看看它在加工时为了保持完整都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