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什么时候戴的戒指?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礼记·郊特牲》记载“大氏执璧,诸侯执琮”;晋代杜预注曰“琮,瑞玉也。大史握琮以朝”,可见在周代已有用珩玦(璜)等玉器作为凭证、信物的风俗;至于春秋战国时的贵族女性则往往佩戴指环——这也是我国古代社会较常见的指环形制。
不过这种装饰品到底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婚戒,尚有待商榷,因为在当时的制度下,男女订婚不是通过交换礼物来确立关系,而是男方派遣使者和女方定亲,约定嫁娶之期罢了。但无论如何,能拥有这类“奢侈品”的人自然是社会中的上层人士。 到了汉代,有金钱币和玉环作为订婚的信物,东汉时还出现了镶嵌红绿宝石的金戒指,但这样的奢侈品并非一般平民能消费得起的,所以民间还是使用前代留传的玉琮、玉璧、玉璜以及金饰等物。这里需要介绍的是,由于汉承秦制,故汉代的女子和小脚一样,也是缠足的,这也使得她们不能像今天这样直接将戒指戴在手指上,而必须将戒指戴在裹足布绕起的尖脚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统治者继承了汉代的某些习俗,如北朝的鲜卑人和汉代的汉族人一样,也把玉璧作为订婚的凭证之一。这一时期的女子已经开始小脚放宽了,所以是可以直接在手上戴戒指的,只不过这时还没有出现把戒指放在左手上的惯例。
隋唐时期,手饰日渐丰富,不仅有珍珠、宝石、银箔制成的手镯,还有至今仍在流行的戒指,这时的戒指大多为环状,有实心圆环和镂空圆环之分,民间也有将银锭或银元打制成的戒指。虽然唐代已经出现了“无媒自成,六礼不备”的民间俗约,但从制度上看,唐制还是沿用古代“以珠翠首饰为聘礼”的做法——看来唐代男子送首饰给女子的风气比汉朝又多了几分。
宋代,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手饰的制作工艺和材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宋人王明清在《挥尘录》中介绍了当时一种名为“捻金线”的加工工艺——“以金缕织成字画金银线,或作珠子数颗,然后用针线穿成花草图案或文字,再以彩结束起,入油内浸过,用炭火烤干,便永不褪色。”这一时期的戒指还有了固定的佩戴方式,一般认为应戴在左手上。
元代以后至近代,民间流行“送手饰”的风俗,而且这些手饰大多由男方赠送。《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二回就详细描写了当时山东地区男子“订盟(订婚)之日……少不得簪花插戴,披红系带,做两个“喜包”,或羊酒,或果子,或者‘四样’(四色礼品),送至女家……” 而女子送男子的礼物则相对简洁得多,清人顾铁卿所著的《清嘉录》中就有关于苏州一带女士“送郎”习俗的介绍——“其(新娘)家以锦绮绣帛,制为香囊一对,名曰‘拴线’,于嫁娶之夕,暗置枕中。”
中国古人戴不戴戒指,从古籍记载来看,有带,也有不带的,其实很早就有人带戒指了。
比如汉代就有记载,戒指也称“指环”,贵者以金玉为之,贫者以骨角为之,都是用来用做手上装饰。在三国演义中就有相关记载“云长横刀立于城上,只见玄德与孔明,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扇,乘驷马车,左右骖驭,引二十余骑,直至军前。云长见之,失声而言曰:“此玄德乎?”关公急鸣金撤兵。关公上关,煮酒把盏,探官问玄德曰:“河北有何消息?”玄德曰:“不知。”是日酒醉,玄德累向张飞 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430353633 、云长索要兵器,云长以君醉不可与等语推却。玄德拔剑掷地曰:“如此妒贤嫉能之徒,吾早晚杀之!”张飞再三劝谏。
忽报:“河北官员来催粮草。”玄德又向二人要剑。云长曰:“此是君侯剑,非某所藏。”玄德乃拔佩剑递与张飞曰:“剑即在此,善加看管,不得遗失!”飞曰:“遵命!”
张飞拔剑在手,厉声曰:“兄长何心,把妹子遗了吕布?我若知早,绝然不放他去。如今请将妹子带在府中,一者免被吕布所辱,二者便有不测之事,亦可防也。”玄德闻言甚喜,便将妹妹带在府中,嘱付张飞善加照应。……吕布接了书,粗粗看了,不说关公书中的内容。而是说道:“玄德如此宽仁到如此地步,真是性急而见功名的小人所望尘莫及的。”张飞说道:“大哥何出此言?”吕布说:“玄德书信所提三事,将军今日若听在下所言,便把嫂嫂留下。在下再使人送还玄德书信。玄德自然疑惑。他若再来,便会亲自来见将军。”飞问:“他若不来呢?”布曰:“玄德若不来,将军便把嫂嫂留下,与将军做了如夫人。”张飞问:“可是当真的么?”布笑着点头。云长曰:“兄长意欲让我来劝大哥?”张飞点头。云长曰:“二弟你先回府上,兄弟我略去去便来。”布与张飞相送云长。
云长辞别吕布,回至府中,见玄德一人在家,飞问其故。玄德答曰:“吕布一再苦求兄长把嫂嫂留下,小弟不敢违背大哥所言,只得应承下来,却把大哥书信送还吕布。吕布又说大哥必定会亲自来劝说,我若不至,他便要把嫂嫂留下。张飞见兄弟如此孝义,十分不忍,只得答应下来。哥哥可随兄弟一起去劝大哥。”张飞说道。云长说:“二弟放心,兄弟去去便回。”言毕,便提剑出门。
云长行至吕布府前,门吏入报,吕布亲自引云长入厅里相见。布见了云长,喜笑颜开。云长曰:“兄长欲请嫂嫂去,弟弟特意来劝。”布说:“兄长心如此宽大,真乃神人也,岂是凡人所及!”云长问:“大哥把嫂嫂留在何处?”布说:“将军不必忧虑,只管放心饮酒。”云长说:“兄长把姐姐留在何处,兄弟必定要知道。”布曰:“将军莫急,来日带将军去便知”。言毕,使人取酒肉供食。云长坐饮至晚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