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大钱有裂影响价值多少?
“咸(丰)”字本身是指代钱文的记号,而不是具体的铸币局名或称。所谓“某某省造”“某某府造”之类是指具体铸币的地点,而非币文中的“咸(丰)”指代的钱厅的名称。 也就是说,在咸丰年间同时出现了多个地方官署(主要是州府级机构)参与铸造钱币的现象,而这种由地方财政牵头、各地藩库参与出资并负责铸钱的做法早在乾隆时期的贵州、四川等地就出现了。这些由地方财政出面负责的钱币一般来说币质较差、面额较大且含铜量低,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最大的特征就是极易与金属杂质粘在一起难以分开,即所谓的“粘连”。
另外除了上述情况外,历史上还有一些其他原因的“瑕疵品”,但一般对古钱币的价值影响不大甚至是没有影响。 一是洗刷痕迹。有些古钱经过长时间流传会留下清洗钱的痕迹,这种痕迹一般不会对古钱造成太大的价值损失;
二是机械加工后的毛茬。一些古钱币在经过雕刻后会产生一定的毛茬,如果在流通过程中没有被打磨光滑,那么就会一直保留下来,不过这样的毛茬一般不会太多而且极小,不会对古钱产生多大的影响;
三是天然的矿物附生。这是由于古代钱币多数采用铅锡等材料铸造而成,而铅锡遇到潮湿的环境后会析出碱土等成分,这些附着物质会在钱币表面自然结晶生长,形成像冰花似的天然结晶物,这也是比较常见的“瑕疵品”,一般来说都不会对钱币的价值造成太明显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