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通宝有历史价值吗?
当然有,北宋哲宗赵煦于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至1094年)所铸。时值北宋中期,宋朝币制由唐五代的“钱当两”向“钱钞兼行”转变,铜钱与纸币并存。 由于当时铜原料充裕,又处于纸币流通阶段,所以宋代铜钱铸造量大且比较粗糙。但这一时期的钱币文字书法相当考究,由太宗至道元宝到徽宗崇宁重宝无不是如此。而皇宋通宝虽称“宝”,其实是普通的花样钱币,并非珍品。但因数量巨大而且年代久远,现在真品也非常难寻。
这枚20克重的方形铜币正面镌刻着“皇宋通宝”四字,字体工整,端庄美观;背面刻有一枚小小的“皇”字,显然是“皇帝”之“皇”,这也和“宋”字的古字形相符合——宋朝皇帝自称大宋天子,所以“皇”字这里应该念“huáng”。整枚钱币古朴典雅、浑厚庄重。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这时的“皇宋通宝”并没有标明是“宋”(shòu)帝,而是以“宋”(sōng)代指。直到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才铸行“圣宋元宝”,才明确标识了宋朝政权。此期还出现了一种“靖康通宝”,则是因金军攻破北宋首都“靖康”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