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开光花卉紫砂壶是谁画?
这是民国时期的紫砂壶,不是“艺术品”。壶上图画并非出自名家之手,这种画工也不属“高士奇”一类,可以忽略作者的名气。 但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出一些门道来。这幅图的构图方式颇为特殊,通常来说,中国画讲究“留白”,即在画面中留出大量的空白,以供观赏者进行再想象;但在这幅图中,画家却将需要想象的空白全部去掉,直接将“意境”展现在画面上,不需要观众再进行什么联想了——这就是所谓的“满画”式构图。
在紫砂器上绘满了纹饰,这在清末民初的文人画中较为常见。比如吴大澂所绘《古梅图》(现为故宫博物院馆藏),便是以篆书题写跋文,然后再画上两只梅花树(参见下图)。 而在朱简所作《紫泥生小桃》中,更是直接以隶书写就“紫泥生小桃”五字,然后画出两只桃枝来。这些画法其实都为后来的人提供了参考。
到了近代,有些绘画大师甚至干脆直接从名画中进行剪裁,作为装饰用。如齐白石就曾经将赵伯驹的《春山集锦图》中的景致裁下来,用来作自己的画框。 民国时期的人物,喜欢“满画”的还有于右任、张大千等人。张大千曾在自己设计的紫砂壶上满绘《春山图》,而于右任则喜欢在壶上用草书题写词句,再用画笔涂抹出画面的感觉(参见下图)。 这些艺术家的想法可能比较前卫,不过他们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的某些“作品”会在几十年后成为炙手可热的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