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修内司官窑价值几亿?
官窑也称为御窑,是专门烧造宫廷所用之器物的窑场,与哥窑、弟窑并称为宋代的三大窑系,它主要生产青瓷,是我国制瓷业繁荣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其杰出成就为后世所推崇,被历代称之为“官窑”。
南宋定都杭州以后,为了供应宫廷日用器皿,在皇城脚下设立修内司窑和郊坛下窑专烧青器,称为“官窑”,亦称“御窑”。
南宋修内司官窑盘
官窑的特征为色泽以粉青、米色、翠青、灰青等釉色为佳,大都开有细小冰裂纹器口常见紫口铁足和釉内大量密集的气泡。修内司官窑釉水腴润,纹片奇诡,紫口铁足,制式小巧隽永,堪称青瓷中的瑰珍。南宋末年,元兵攻陷杭州城,致使修内司和郊坛下两处官窑皆被废毁,时间仅五十余载,传世品极少,十分珍罕。
修内司窑
官窑的鉴定方法:
一、造型方面 官窑器讲究造型美,盘、碗类器物口沿较厚,有的呈葵花瓣式或菊瓣式,周正严谨,线条挺拔,给人以庄重之感。瓶、炉之类器口沿略薄,但通体线条清晰,匀称优美。
二、胎体方面 官窑器胎质有紫黑色、黑褐色和浅灰色数种,其胎土系乌泥口和朱砂土,因烧成温度和窑位的差异而异。
三、釉色方面 唯有官窑独步,宋人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官瓷一片”一说。其釉色大多足粉青色,也有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多种,釉质肥厚,温润莹泽。因采用多次上釉技法,加上入烧温度略高,使成品的釉层达到失透,与汝窑”似玉非玉而胜玉”的”香口”不同,“开片”也是因为上釉太厚,加之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胎的膨胀系数大于釉的膨胀系数而产生。
四、纹片方面 官窑器有开片和不开片的。带开片的器物,纹路有紫金、铁线、鳝血和浅黄鱼子纹等不同式样。紫金开片多见于厚釉大件器物,这种纹片的形成是由于施釉过厚,在烧成时器物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而在釉厚处则呈深、浅不一的开片叠垂,相互交错,如金丝铁线,纵横起伏。
浅黄色的鱼子纹片,多见于小件器物,片纹虽小,但层次清晰,与肥厚的釉面相衬,增加了器皿的艺术效果。
不开片的器物,有的有冰裂纹,也有无纹的,均器如玉质。釉裂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胎、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形成的,是一种缺陷,古人巧妙地利用这种缺陷制成了开片。
五、制作工艺 官窑器由于是专为宫廷生产的,因此十分讲究,胎体精细,大器疏松。釉质肥润莹亮,釉面光泽柔和,开片纵横。垫烧之器通体满釉,底部多垫烧在已垫一层护胎釉(系与胎土成分相同)的圆形或方形垫饼上,也有垫在带锯齿的垫饼上,故官窑器有的器底留有圆形、方形或是锯齿状印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