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脚与清代小脚的区别?
三寸金莲在各个朝代中存在不同标准。“弓”字型缠足是清朝时期的特征,在明末以前多为“月 弓”等形状。
缠足有三个阶段,初缠(7岁前)、定型(11 岁左右)、成型(成人之后)。初缠阶段,缠足还没有变形,因此“小脚”和“大脚”差别不大。到了定型缠足“小脚”才开始变形变小,因此明代的“弓”字型缠足多体现在定 型和成型阶段,定型缠足的宽度是 12 厘米,成型缠足的宽度只有 10 厘米。缠足的女性在明代多用高底“高底鞋”来弥补缠足之后变短的步态,这样宽 那么的“金莲”便直接暴露在外。
因此,我们在一些明代绘画中看到的缠足,多为“月光弓”形。 清代流行“弓”字型缠足,为了将脚趾绞向脚心,缠足的女性改穿平底“福字鞋”。如果要穿“花盆底”鞋,则必须先将其踩实,以更好地展示“弓”字型小脚的美,所以我们在清代绘画中的看到的缠足多为“弓”字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