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和瓷器哪个泡茶好?

洪木之洪木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陶器是在很遥远的古代,人类在用黏土做一个容器来盛装水,然后用火烧,烧结之后变成一个器皿,这种陶器就叫陶器。陶器是用黏土做原料,烧成温度多在1200℃以下,断面有气孔和砂粒,一般有吸水性。陶器的化学成分多为Al2O3、SiO2和少量K2O、N2O等。陶瓷专家介绍,陶器分为红陶、黑陶、白陶、彩陶。陶器的品种有缸、盆、罐、壶、碗、盘、碟、盅等。

那么瓷器是指用高岭土做原料,烧成度在1200~1400℃,响声清脆、不渗水。瓷器分酱釉、白釉、青釉、蓝釉等。产品有:玉器缸、脸盆以及其它大小盘、碗等。陶器是瓷器的前身,陶器发展到周代已经非常成熟,而瓷器是东汉时才出现的。从汉代开始,在瓷窑附近就有制造陶器的陶窑,因为它们做陶的原料来源都是一样的,做陶器不需要很纯和很细的原料,但是做瓷就需要很纯和很细的高岭土,要加一些瓷石或者长石作为熔剂。瓷器的诞生晚,它是依赖着陶器的窑炉技术和成型方法发展起来的,二者有着亲缘关系,所以很多瓷窑都在陶窑附近。

从陶器到瓷器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阶段,诞生了一批介乎陶器和瓷器之间有类瓷器,它们具备了瓷器的一些特点和性质,比一般陶器要坚硬和致密,例如中空,胎很薄,但还有一点吸水性。如果严格地说,这样的器物还不能被称为瓷,只能算是一种“初始瓷”,或者说“原始青瓷”。

陶器和瓷器烧制的温度

瓷器一般都是用瓷石和高岭土混合制成。烧制瓷器需要的温度非常高,一般至少为1200°c左右。烧制陶器所需要的温度较低,在900°c-1060°c之间即可完成。陶器在烧制过程中,器物的分子还没来得及进行同化,烧成时间也不够,所以还没达到瓷化程度。

陶器和瓷器的分子含量

陶器和瓷器的分子含量也不一样。陶器是用粘土成型,经过900°c-1060°c的高温一次烧成。而陶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温度不够高,分子同化时间短等因素,所以陶器是不能完全达到瓷化,从微观角度来看,陶器还未完全瓷化,内部还有不少空隙,具备多孔性。所以有的陶器,如红陶,甚至还有很强的吸水性。而瓷器多用瓷土做胎,胎体致密,施釉,经过1200°c以上的高温烧成。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烧制温度要求高,分子同化时间长,所以已经完全达到了瓷化程度,从微观角度来看,瓷器已经完全瓷化,内部的空隙非常小。釉层也不容易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所以瓷器不吸水。

总的来说,瓷的烧成温度高、胎体致密、敲击声清脆、多数挂釉。陶的烧成温度低、胎体有气孔、声音发闷、有的挂釉有的不挂釉。陶很容易裂。瓷不容易裂。在有纹饰的器物中,瓷的纹饰不易脱落,而陶的纹饰容易脱落。从断面看上去,陶不如瓷那样致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