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器怎么评价?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开始。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较前代都有了某些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明代制瓷手工业的兴盛。明代官窑主要是在景德镇烧造。为了烧出符合帝王和宫廷需要的精良瓷器,官窑在烧造技艺和装饰绘画方面,都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技术和人才。景德镇民窑制瓷业,在永乐、宣德以后,也随景德镇市的繁荣而蓬勃发展,其烧造规模和技艺,已接近和赶上官窑。
历代帝王对奇珍异宝的追求,推动着制瓷技术的发展。永乐、宣德御用的青花瓷器,采用进口苏料,其青色浓艳,花纹清晰透彻。明代中期成化年间的斗彩,清丽典雅,是著名的品种。
明代的白釉,较之前代有更近于脱胎的成就。著名的德化白瓷(象牙白),釉色光润晶莹,给人以温润如玉、凝脂似乳的美感。明代的高温铜红釉,深沉稳定,有浓桃色、深浅玫瑰紫和海棠红等,呈色极为丰富。黄釉是明代的低温色釉,品种繁多,色泽不一,有娇黄、鹅黄、蜜蜡黄、鸡油黄等。
明代的民窑青花瓷器以成化和嘉靖、万历年间烧造的数量最多,图案清秀、精致,具有独特的风格,为世所珍。明代的五彩以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成就最突出,色泽艳丽,釉上五彩都用油彩,烧成后,纹饰凹凸不平。明代的民窑彩瓷有“红釉描金”、“素三彩”、新烧成的“五彩”、“红绿彩”等。
明代的各种制瓷技术,在清代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