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龙纹的区别?

牟函琛牟函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明清两代瓷器上,龙纹的形态、动作、威武程度上各不相同,其区别主要看龙头及龙爪。

清康熙时,龙纹形态矫健有力,英姿勃发。龙角上冲或外撇,鼻短而齐,翘而有力,嘴闭合,龙爪有三、四、五趾之分。

清雍正时的龙纹较康熙时柔和,威猛之气削弱,龙嘴张大,三、四、五趾龙爪均有,尤其三趾龙爪增多。

清乾隆时,龙纹大腹便便,形态较臃肿,龙肘处有鬓毛,三、四、五趾龙爪明显增多,尤其是五趾龙多为童子形,显得稚嫩柔弱,龙眉加粗,翘而不扬。

清嘉庆时,龙纹威武、矫健之气全无,龙身像条虫,龙爪如鸡爪,十分弱小。

清道光至宣统的龙纹已无生气,粗俗庸俗不堪入目,龙爪尖而细长,极不健康。

元代为五山十刹开窑烧制的瓷器纹饰中,有一兽形极为生动、凶猛,人们起初不知是什么神兽,便按其形象称之为“犀牛望月”。后来通过有关资料分析,此神兽应为龙的一种造型。它头顶犀牛角,长着鹿或虎的头部和腿部,下有扁平的足掌,尾似鱼尾。这种纹饰是元代龙纹的代表。此外,还有三爪蛟龙纹,装饰繁缛的穿花云龙纹等。

明代龙纹在洪武朝、永乐朝、宣德朝各时期都有较为明显的特点。

洪武朝的龙纹多绘在玉壶春瓶上,龙有五爪或三爪。五爪龙纹细长,头部较小,龙发下垂后飘,从龙爪至龙身都有细毛。

永乐、宣德朝的龙纹比洪武朝丰满、有力,龙有五爪、三爪之分,三爪龙纹有“臣”字形的龙爪和三尖状的龙爪。永乐朝的龙纹大多以三尖状呈下垂形出现,且龙眉后弯;三爪蛟龙纹多以三“臣”字形龙爪与三尖形龙爪交替出现,龙身下都有波浪纹。

在洪武、永乐、宣德朝的三朝器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瓜棱腹执壶,壶的腹部均以弦纹或凸线纹把器物分成十个瓜棱形,这种执壶除壶柄上画三爪龙纹外,在每一个瓜棱形内都绘有单独的折枝花、折枝果实纹饰,这种执壶存世较多。在宣德朝的龙纹中还有一种少见的青花五爪团龙纹器。

成化朝的龙纹纤细,五官刻划比较柔和,龙身短而线条流畅,龙身多用双行四点垛渲染以示龙爪的长肘。

弘治、正德朝,龙纹在粗、细上差异较大。在民窑器上常有绘工粗糙的龙纹,而在为宫廷烧制的器物上则有精致的龙纹。

嘉靖、万历朝的龙纹有五爪。此时的龙发直立,龙角耸立且短而小,龙肘有鳞片,龙身的盘曲度较小,显得比较直硬,龙尾较短,形象凶猛,威严十足。

明末的天启、崇祯朝的龙纹粗制滥造,不及嘉靖、万历时期的精美,龙爪多为四爪。

清代龙纹与明代龙纹的区别比较明显。清代青花龙纹以五爪为多,三爪的龙纹极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